衛生署歷年統計,心血管相關疾病,持續高居十大死因第二位
民國96年至106年統計,台灣人心臟病的死亡率從56.7%上升至87.6%,急性心肌梗塞的發病更有年輕化的趨勢
心血管疾病主要致病原因為動脈病變,主要可分為
- 血管阻塞:除了非預期性的血栓外,主要原因為動脈的粥狀硬化
- 血管硬化:發生在血管阻塞之前,主要原因是血管壁彈性纖維老化
許多研究統計發現血管的硬化,與未來發生心血管病變有關
悄無聲息~血管硬又堵
人一出生,血管就開始變老,如果一直沒有健康的飲食及生活習慣,約40歲後可能出現硬化危機,此時再無保養意識,65歲後將可能威脅到生命
動脈硬化初期不易察覺,但隨著血管的老化失去彈性漸漸變硬、狹窄,導致血液流通不順暢,影響新陳代謝減慢,此時若有三高(高血壓、高血脂、高血糖)疾病者可能加重症狀。而血液黏稠沉澱則可能因血管阻塞,引起中風、器官衰竭或壞死
揪出暗殺者
動脈硬化最直接的就是血液流動不順暢,身體各器官無法順利吸收到養分因此可能有以下症狀:
腦:頭暈、頭痛、失眠多夢、記憶力下降、反應遲緩、注意力不集中
心:胸痛胸悶、心律不齊、夜間易被驚醒、盜汗
其他如:耳鳴、眼前突然變黑、手腳冰涼、經常性的手腳部發麻或走路不穩
關鍵危險因子:
肥胖:容易加重高脂血、高血壓、高糖尿等,加速動脈硬化
各種不良生活習慣包括:
吸菸、喝酒、缺乏運動、熬夜、不良的飲食習慣(高油炸、高糖、過度調味及加工食品)
三高疾病(高血壓、高血脂、高血糖)
照做健康不沉默
- 水分補充:早上起床前一杯溫開水,平時隨時補充水分
- 適度運動:漸進式從簡單走路,再慢慢增加運動強度或加入肌肉訓練配合正確呼吸,並維持運動頻率
- 每天定時用餐不吃消夜,均衡的飲食(碳水化合物、蛋白質及脂肪適量攝取)及五色蔬果,烹調時注意低油低調味少加工等,勿過量
- 平時可適量補充營養補充品
綜合維生素及蛋白質:提供血管足夠營養幫助血管修復
維生素D:對血壓、血糖幫助,衛福部國人高達98%血液中維生素D濃度不足(缺乏)
抗氧化:維生素C、植化素(如藍藻)
抗發炎:EPA、DHA (如魚油、藻油) 可保護心血管、增加心血管的彈性
- 其他:對血壓/血脂/血糖有幫助的營養補充品(如有服用三高藥物,請告知醫師後使用營養補充品)
包括:紅麴/納豆/黑大蒜/薑黃
紅麴:幫助調節血液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,具有調整血壓、血脂等功用,其代謝產物,幫助血管彈性等
納豆:含納豆激酶,有溶解血栓的作用,預防血栓的產生
黑大蒜:幫助膽固醇及血糖穩定,提升免疫力,抗氧化等
薑黃:抑制膽固醇形成,預防心血管疾病及抗發炎等及其他多項功效